今晚我们观剧
今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最近,一台名为“More Than 20 On Stage”的20周年开幕演出也引起了热烈的反响。5月18日晚21:30 艺术人文Ψ频道《今晚我们观剧》请到了话剧艺术中心的经理杨绍林,与主持人张颖一起谈谈这20年的风雨历程。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成立20周年
前不久上海话剧艺术中心20周年庆生之︼际,老中青三代话剧人齐聚一堂,展演了《正红旗下》《于无声处》《商鞅》《长恨歌》《天堂隔壁是疯人院》《大哥》《资本·论》《万尼亚√舅舅》等20多部经典作品片段,让观众一夜∞看尽上话20年。当老艺术家们回到话剧中心,再度登台,回望戏剧之路时都显得十分激动。
曾经╳的困境
如今门庭若市的话剧艺术中心,曾经也※走过一段门可罗雀的艰难岁月。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建于1995年1月23日,由原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和上海青年话剧团这两个著名的话剧表演团体合并而成。两家剧团的创始人分别是戏剧家夏衍、黄佐临和熊佛西先生,但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受到了市场带来的巨大挑战。
杨绍林∑回忆说,曾经有一个老「演员演出时,虽然非常投入地表演,却发←现台下的观众比台上的演职人员还要少,一是控制不住自己,失声痛哭。
回顾传统,发现问题
1907年10月 春阳社在上海演出《黑奴吁天▓录》后,全体合影
中国话剧的诞生于1907年,、李叔同等在日留学生组织春柳社,演出了《黑奴吁天录》。几乎同☆一个时间,上海的一帮热血青年也组织了一个春阳社,。
杨绍林说,从中国话剧诞生的那一天起,它所有的内容都是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的。而当时话剧面临的困境在于⌒,国有院团都是作为事业单位被国家包养的,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掉进了一种孤芳自赏境地,在剧目建设和管理上都有跟现实脱节的问题。
锐意改革,积极进取
杨绍林说:“我们不能再用封闭的观念,必须得顺应市场的需要,顺应人性的基本需要,来设计自己的制度。”上话在演员管理上,建立了叫演员俱乐部〗的会员制管理方式,并引入了制作人制,让个性得到充分的施展。
改革中上话不仅注重文化传承,更以鼓励和淘汰机制,凝聚了一批年轻话剧人才,其中35岁以下者占到58%,使得上话充满了青春与活力。同时,上话又以“白领话剧”培养了一批年轻而稳定的观众群。正是因为上话的改革形成了良性的机制,从而激活了其生命力。在历史上,上海是中国话剧的发源地,而如今,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已成为上海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辉煌的今天
多年来,上话在坚持艺术品位的同时,还兼顾市场效益,20年来票房猛增翻了三十多倍。从2013年9月起,上话推出“半价日”活动,一天々售票就是改革之初全年票房的3倍,而今年更是已售至11月份。此外,上话还以国际视野,利用灵活的机♀制,实现了多部经典作品在海内外的长期巡演,并定期举々办各种戏剧节,搭建起了一个国际戏剧文化的交流平台。
谈到话剧中心的未来,杨绍林说,无论时■代怎么变,人的创造性一定要充分张扬出来,保持自己旺盛的生命力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文字根据节目内容以及嘉宾谈话整理)
关注星文化 请扫描二维码
走近经典 艺术人文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