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僧一道骨不凡》?
——中国歌剧《红楼梦》片段
? 词曲:静远 演唱:熊宏慧
一僧一道梦中人,
补天遗石携红尘。
南无,啊!幻化清秀贾宝玉,
南无,啊!跻身繁华花柳云。
悲欢离合苦经历,怀金悼玉空断魂。
“茫茫大士” 特奇特,“渺渺真人”胜真神!
疯疯颠颠境界高,脱度点化除魔妖。
南无,啊!痛悔不已ξ 柳湘莲,
南无,啊!走投无路甄士隐。
南无,啊!“生有胎毒”薛宝钗,
南无,啊!不知悔改贾瑞背道行。
南无,啊!除魔救命于旦夕,
南无,啊!平危解难赈灾荒。
南无,啊!贾政寻玉心如焚,
南无,啊!雪地架扶飘红云。
南无,啊!皈依佛门善和尚,
南无,啊!寄身道◇观好道人。
南无,啊!
《红楼梦》中的“一僧一道”究竟是什么人
在《红楼梦》中,“一僧一道”以其相貌奇特、来去无踪、时隐时现、外丑内慧的基本特征与非凡魔力,既为小说本身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费解的困惑。在︼红楼诸人物中,“一僧一道”的活动实际构成了红楼叙事的一条暗线。他们云游至原始神界大荒山,将灵性已通、凡心已炽的顽石幻化为一块鲜明莹洁、扇坠大小的美玉,并将其携入红尘,在历经十九个春秋的离合悲欢、炎凉世态之后,最Ψ 后又将其携回神界本源,返归自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整部小说即是以此为故事框架而逐步展开的。这“一僧一道”集中体现了曹雪芹对于佛、道二教尤其是佛教的理解与体悟。
倘若细加▅考察,《红楼梦》中一僧一道共同出现时,僧人的地位往往相对更为重要。诸如第一回中僧人“大施佛法”,“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随后“便袖了这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甄士隐梦中听见道人向僧人问道:“你携了这∞蠢物,意欲何往?”可见道人并不知道僧人将如何处置顽石。而僧人不仅予以解答,还讲述了警幻仙境中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故事。及至甄士隐梦醒之后见到了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仍是僧人对着英莲大哭起来,向士隐说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看见士隐不肯把英莲给他,他口内又念了四句谶语:“娇生Ψ惯养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从此僧道二人分手,约定三劫后在北邙山相见。故而可见,尽管一僧一道的形象在总体上︽体现着佛教与道教融合互补的文化态势,但僧人的地位又略高于道士。
救赎是宗教的共同主题,也是佛教的重要观念。在佛教语境中,救赎通常被表述为救度、超度或度脱,也就是解脱人世的生sǐ苦难,到达仙佛¤境界。救度思想始终贯穿于《红楼梦》全书之中,“一僧一道”下凡尘之使命,就是对红楼人物进行度化指引,度脱凡人,解脱他们的生sǐ苦难,到达仙佛¤境界。小说第◣一回“一僧一道”出场之际,道人便说:“趁此何不你我也去下世度脱几个,岂不是一场功德?”在全书中,甄士隐离尘出家、柳湘莲斩断尘缘、贾宝↓玉看破红尘、贾雨村觉迷渡口悟道等情节都与僧道下世度脱有关。
在小ω说第一回中,一僧一道闯入甄士隐的梦境,这是甄士隐初次见到一僧一道,也是这一僧一道对他的首次点化。僧人讲述的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还泪故事让他明白因果报应的道理,而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则道出了真假有无的虚幻,旨在让他不必执着于尘世中的荣华富贵。而当甄士隐家中遭遇巨变,家道中落,心境孤寂之时,他又一次见到了卐口念“好了歌”的跛足道人,士隐在做→出《好了歌》注解后,将道人肩上的褡裢抢过来背上,竟不回家,随着疯道人飘然而去。由于甄士隐平日博览群书、慧根颇深,在一僧一道的点化下顿悟缘起性空之道理,以至于看破红尘,毅然出家。
小说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讲到跛足道人在贾瑞垂危之际,应贾瑞恳求,将褡裢中的一面镜子交给他,并且明⌒白交代:“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所以带他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杰俊、风雅王孙等看照。千万不可照正面,只∑ 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三日后吾来收取,管叫你好了。”显然,跛足道人给贾瑞“风月宝鉴”乃是施行度化,可惜贾瑞以假⊙为真、沉溺于yín,至sǐ不悟,此次度化显然未能成功。这也反映出佛教中的度化主要依靠自力、自□度度人之特点。《六祖坛经》中曾讲到:六祖慧能在开悟之后,准备离开湖北黄梅,五祖弘忍大师送至江边,当师父要划船送慧能时,慧能立即说“迷时师度,悟时自度”,于是自己划船离ㄨ开江边。在佛教那里,即使依靠他人的救度,倘若自己不肯开悟,也是枉然,贾瑞即是此类愚顽之徒。
小说第六十六回“情小妹♀耻情归地府,冷二郎一冷入空门”写柳湘莲遭遇尤三姐挥◣剑自刎的打击后心灰意冷,在道士的度化下遁入空门:
“湘莲警觉,似梦非梦,睁眼看时,那里有薛家小童,也非新室,竟是一座破庙,旁边坐着一个跏腿道士捕虱。湘莲便ぷ起身稽首相问:‘此系何方?仙师仙名法号?’道士笑道:‘连我也不知道此系何方,我系何人,不过暂来歇足而已。’柳湘莲听了,不觉冷然如寒冰侵骨,掣出那股雄剑〖〖,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便随那道士,不知往√那里去了。”
道士所说的“连我也不知道此系何方,我系何人,不过暂来歇足而已”,让柳湘莲迅速领悟到人生从空无中来、到空无中去的道理,并毅然离尘出家⌒ 。
在小说第一○三回,贾雨村升迁之后,来到了急流津,与甄士隐再次相遇:
雨村走近■看时,面貌甚熟,想着倒象在那里见来的,一时再想不出来。……雨村便道:“本府出都查▽勘事件,路过此地,见老道静修自得,想来道行深通,意欲冒昧请教。”那道人说:“来自有地,去自有方。”雨村知是有些来历的,便长揖请问:“老道从何〗处修来,在此结庐?此庙何名??或欲真修,岂无名山;或欲结缘,何不通衢?”那道人道:“葫芦尚可安身,何必名山结舍。庙名久隐,断碣犹存。形影相随,何须修募?岂似那‘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之辈耶!”
贾雨村与甄士隐有缘相逢却并不相识,甚至□ 在甄士隐试探后,仍然执迷于尘世间功名利禄的假象,未悟了脱生死之真谛。所谓“急流津”乃是作△者虚拟的地名,“津”为渡口。古时比喻做官就像在急流中行进,因此为了避祸应及早引退,亦即急流勇退。贾雨村升了京兆尹,正当得志,且“名利关心”,此时▂岂肯勇退,故而续作者让他在“急流津”渡口进行人生选择。甄士隐此时已是得道之人,他的出现就是为了点化昔日的友人,可惜雨村深陷名利场中,怎知士隐良苦用】心。当贾雨村假意请教时,甄士隐回答说“来自有地,去自有方”,意思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来∩路和因缘,人人都有自己必然的终极归宿。这其实是在解答“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的根本问题。具体而言,甄士隐是在劝说贾雨村也要赶紧寻找自己的◥来路,不要迷失于茫茫尘世中而不能自拔。接着,甄士隐说了“葫芦尚可安身,何必名山结舍”之语,这既是在暗示贾雨村的来路,也是借机█参禅悟道,点化雨村。在佛教看来,要成仙◣成佛,并非一定要在名山大刹修行,而是处处皆可悟道,处处皆可参禅,这也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内容。
小说重点描写了一僧一道对宝玉的指引度化。贾宝≡玉的觉悟就是“质蠢”逐渐泯灭,“性灵”逐渐突显的过程,亦即大乘佛教中所说的“自觉”。书中写贾宝玉最初是痴顽不悟——“痴儿竟尚未悟”,后来才“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第∮三十六回)。失玉之后的宝玉疯癫痴傻,这恰恰是其“质蠢”和“性灵”冲√突之结果,是其觉悟的必经阶段。黛玉之sǐ对于宝玉的刺激反促使其清醒,此时他的禀性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故而当失玉复得时,宝玉却有“还玉”之举,因为此时人与玉已然合●二为一,无须再借助通灵宝玉的灵性。还玉之举,便是宝玉由“执”转“悟”之明证。
小说第一一七回宝玉与和尚的对话,颇有禅宗参话头之意味:
面对宝玉的问话,僧人反而问╳他自己的来路,这就促使宝玉对自己的来路进行反思,正是在此过程中,宝玉豁然顿ξ悟。而当袭人万般阻止宝玉还玉时,宝玉却道:“如今不再病了,我已经有了心了,要那玉何用!”此语一语双关,表明宝玉已悟♀出玉不过是和尚所给的物件,并非他的“自性”,对于“玉”的执着乃是无故自陷而已。宝玉一旦参破这块玉的本质,木石前盟与金玉姻缘也随之归于虚空,宝玉不但更加厌弃功名仕进,“竟把那女儿情缘也看淡了好些”。正如《大乘起信论▓》所说:“一切诸法以心为主从妄念起,凡所分别『皆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是故当知,一切世间境界之相,皆依众生无明妄念而得建立。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从虚妄分别心转,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故。”宝玉既已认识到万事万物甚至情爱姻缘之虚空本性,他那对于世间之物缱绻不尽的情欲也就随执念的拔除而悄然消逝。由于找到了㊣自性,他不再凝滞于尘世间之万物,正所谓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心能转物,则如同如》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贾宝玉离尘出家是他破迷开悟之结果,而一僧一道携玉返归幻境则是全书救度之结束。
静远,本名:申卫东,江苏师范大学←副教授,从少年时就酷爱小提琴、键盘乐器、声乐、歌曲创作。近十年在大学的教学中喜爱阅读红楼梦,并从事红楼梦歌曲词曲的创作。中国歌剧《红楼梦》片段,词曲:静远。2016年秋在美国休斯敦、达拉斯、纽约巡演五场,获得成功!美国各⊙大媒体给予报道。2016年圣诞节前后在欧洲成功☆巡演,2017年元旦在北京演艺界春晚上获得优秀原创歌曲』奖。感谢海内外艺术家、红学家师友的支持!
熊宏慧
? ? ? 自幼热爱文学,音乐,艺术和体育。现热衷于歌唱,朗诵,羽毛球。愿用自己♂的声音去表现和传达对世界的爱,并因此更爱生活!
2016年秋在美国休斯敦、达拉斯、纽约演唱静远《红楼梦》原创歌曲巡演五场,获得成功!美国各大媒体给予报道。2016年圣诞节前后在欧洲成功☆巡演,2017年元旦在北京演艺界春晚上演唱静远《红楼梦》原创歌曲,获得优秀原╱创歌曲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