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是一个特别幸运的人,总有意料之外的梦想成真。比如今天晚上去看香港舞蹈团的大型舞剧《倩女幽魂》,就是偶然。早在这个舞剧刚刚开始宣传的时候我◢就关注了,题材是我爱的,但是剧照让我犹豫。我很担心那些赞美是一种社交辞令,所以一直在想去和不去间徘徊。今天早上我还在和朋友询问演出的↑相关信息,下午就受到sidi老ζ师的邀请一起去看。听到老师约我去天桥看演出的时候,我内心欢呼雀跃,觉得幸福从天而降。
《倩女幽魂》的电影,我其实从来没有完整地看完过。这么多年都是看中间♂的部分,很奇怪,每次看到的段落都刚好差不多,从来没有萌生过要看完整的念头。张国荣的大部分电影,包括早期很多资源相对较少的,我都认真∏看过,唯独这个系列,永远是高潮处Ψ相遇。
二
今年恰逢香港回归20周年,也是程小东导演、徐克监制、张国荣和王祖贤主演的电影《倩女幽魂》公映30周年。在这个时候,香港舞蹈团带着∑ 得意之作《倩女幽魂》赴京公演(这部改编自电影版的舞剧,荣获三项2016香港舞蹈年奖,分别为:杰出女舞蹈演员、杰出男舞蹈演员和杰出布景设计),我个人认为是别有意义∑的。
20年来,香港已经从电影和TVB电视剧△中走出来,从荧幕的世「界走进了现实的生活。那些曾经在香港影视剧中频繁出现的地名、商铺、美食都已经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一一走过、驻足、品尝。香港不再是一个近在眼前却无法接近的美梦,但是陪伴着我们成长的香港影视、音乐作品,却始终是我们心中无可替代的存㊣ 在。20年过去了,香港和我们都在岁月中成长变化,但我们和香港之间最初的相识相知从未褪色。30年过去了,当年风华正茂的哥哥如今已经离开11年了,但是他却↓始终和“香港”在一起。我们习惯在有纪念意义的整数年回望细数,此时看到舞剧《倩女幽魂》,心中难免起╲伏。有期待也怕失望,这种交缠地复杂心情,在舞剧幕布升起的一刻,烟消云散。
三
这是我第一次看古典氛围、有完整故事蓝本∞和情节的舞剧,完全不知道现代化的舞美技术会做出怎样的呈现。一片纯粹地黑暗中,舞台一隅亮起微光,升腾地☉雾气将舞台以对角线的形式分成两半,雾气中一群披着白色长纱的女子妩媚舞动,她们在◆仙气中尽态极妍,她们和雾气都不越过那条看不见的斜线,线的左边是飘渺虚无地空间;线的右边,是对照,是对立。一个大汉喝着酒醉醺醺地出现在右边的舞台,他的出现让右边的空间变得真实且有生气。似乎※是仙界和人间的对视,但灯光瞬间转变,升降小舞台升起和下降,雾气依旧,仙气却瞬间变为妖气。妖的狂欢,妖的恣意,妖的世界。
灯光熄灭,有视频投射在舞台上空,配合着音乐巧妙衔接起第二▓幕的故事。暴雨声充斥剧院,舞台上■的雾气像是暴雨砸落地面后升腾起的雨雾,倾城大雨中,书生宁采臣背着他的家当从观众席的过道中急匆匆奔下来,那把破旧漏洞地油纸伞遮不∑ 住漫天风雨。宁采臣一路闪躲着积水一路跑过曲折的路途(在观众席中的过道中穿过),艰难地走到了目的地(舞台上)。世界一片黑暗,有女妖拖着长长★的飘逸的纱在舞台上飘来飘去,倏忽乍现,转眼无踪。唯一的灯光聚焦▼在宁采臣身上,白色追光让清秀地书生看上去格外孱弱,黑暗无边,天地茫茫,却仿佛只有宁采臣一个人在这世间,无垠的黑暗压迫包裹着无助的少年郎,他踉跄回旋找不到前路亦无法后退,深深地〖恐惧和无力感让他跌坐在雨地里,孑然一身孤寂无边,仿佛是永远过不完的夜。
雨中兰若寺,禅房遇佳人。一ζ 段双人舞,聂小倩的媚和纯、宁采臣〗的呆和真,尽情释放。聂小倩挑逗着步步逼近,每个转身、每个回首都风情万种;宁采臣惶恐躲避,每次推挡、每个躲闪都憨态十足。这是一段有血肉有血气○的舞蹈,你不觉得小倩是妖是鬼,你只觉得她是娇媚少女。后面的故事就是如你所知,燕赤霞追来降妖,宁采臣一心【相救,聂小倩震动爱恋。却无奈人妖殊途■,不得同归。几经周折,多番辗转,宁采臣为救小倩不惜跳入妖界,在一众被束缚的灵魂间和小倩艰难相遇。来不及细诉衷肠,朝阳初升,聂小倩迎着朝阳飞升,魂飞魄散、灰飞烟灭,徒留宁采臣在世ㄨ间哀恸。宁采臣◤的世界,没有朝阳,只有黑暗,心死如灰,被黑暗吞噬。这少年郎,在黑暗中来,在黑暗中去,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化。但他来时,是独〇自一人,不知道爱;他离开时,是独自一人▆▆,却已经爱到了尽头,再无可能再次拥抱。曾经最渴望的黎明,变成了最深的伤痛,无法躲避,无法推迟,只能眼睁睁看着命运走向前,无条件接受它ㄨ。这少年,一夜间苍老。
四
整部剧看完,想给所有环节的工作人员满分,甚至更多分↓。灯光、道具、舞台设计、音乐、剧本,我觉得非常№完美。是的,整部作品完美地呈现出东方的情致、古典的韵味。舞剧中表现出的传统风俗、细节,让整部剧如梦似幻,让这份爱合情合理。剧本改编大幅度删减了电影中♀的故事线,只留下爱情主线和◎一个燕赤霞,合情合理地精炼了主题,保留了主体,使得故事完整且流畅。燕赤霞的出场不算多,但是也给¤了他表现个人魅力的段落,他是有侠气的,这侠气甚至看上去有点儿多余,是多管闲事的多余,却也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耿直。
这部舞剧,整体编排是工整的,张弛与刚柔是和谐的,《盂兰·乱》和《人魔·战》两幕在∮道具与舞台特效、升降小舞台的运用上,自然自如,丝毫不觉得现代科技手段的介入破坏了其古典的情致和空灵的气氛,相反增色很多。传统ㄨ民间表演技法(踩高跷)的运用,让表演更加诡异直观,氛围〓更加阴森可怖。我最为中意的道具是始终高悬在舞台上方的一块儿长方形镂空格子木板,灯光穿过格子在舞台上投射出纵横交错的影子,像凌乱的内◥心,像殊途的阴阳,像无形的阻隔,像命运的纠缠。
尽管我给予了很多赞美,但不代表舞剧本←身是完美无憾的。我觉得,宁采臣在整部剧里面太弱了,存在感或者说表现力相对最弱,甚至还没有次要人物燕赤霞出彩。但是这不是演员的问题,我觉得是编舞上的欠缺。在上半场宁采臣第一次失去聂小倩的时候,有一段№独舞用来表现他的惊愕和伤心,但是这段独舞太过于追求形式的美感,拘谨且程式化,有些僵硬和教条,大概放在任何一个舞剧里面都可以的。宁采@ 臣的悲伤因此显得苍白浅薄,始终浮在情感之上。这一段独舞在整个表演中像一个停顿、情绪上的毛刺,扎得不深又拔不出来,让我想起这段舞蹈就觉得〗心里难受又无法安抚。
相比之下,或者说根本无须比较,结尾宁采臣的悲痛表现得』太精彩,是撕心裂肺深入骨髓的痛,直接插入观众心中一把刀一般。被宁采臣插了一刀我也还好,但是灯光熄灭后↘响起了“人生路,美梦似路★长……”的歌声,了不得,这是把刀子在我心里来回戳了。看到舞台上空哥哥和王祖贤的面容,听到哥哥的声音,眼泪夺眶而出。而全■场观众,也忍不住跟着歌曲的节奏拍起了手,直到谢幕∮全部完成,大家的掌声没有停过。
五
这部舞剧,好就好在它是鲜活的,有层次的,有界限的:人有人气、妖有妖气(以及开篇不明所以时候营造的仙气感)、侠有侠气。在这人鬼交融的立体世界里,没≡有花好月圆的大团圆结局,它只是忠实于命运,忠实于生活,它让相爱的人和鬼(妖)按照命定的路走下去,终究殊途。
我看之前,以为不过是又讲了一遍已经烂熟♂于心的故事,看完之后我觉得,它◥讲了人生。它讲的不是爱情,它讲的是失去。失去的前提是得到过,这种得到不是你预先知道会有的,它是意外▂之喜。宁采臣本意只想来寺庙里避雨过夜,他没想过会遇上个“对月行单望相互”的聂小倩,及至遇到了却没想过她竟然不是活生生的人。聂小倩本意@只是来引诱这投宿的书生,管他叫宁采臣还是袁采臣,不过是害一条性命保自〒己几日安宁,她没想到这书生竟然不为所动且愿意护她周全,她动了心却还是逃不过妖鬼应有的劫数。这是意外之喜,却也是@ 必然之悲。就像他们祈祷黎明不要来,但是他们也心∩内明白:永夜是痴梦,离别(失去)是命定。除了接受,没有它法。
“人生就是不断地失去,不断地追寻♀,你总会遇到更好的,无奈总◆是觉得失去的最好。”当我为了一次离别哭泣不已的时候,梅先生给我说了这句话。然后他又说:“所以我只想说,伤心是难免︻的,带着回忆,离别和相遇每个人一生都有那么几次是刻骨铭心的不是么?也许也有很多更加美丽重要的事,等着你失去,不是么?”